学院首页 本站首页 学院简介 师资队伍 专业简介 党群工作 教育教学 团学工作 招生就业 产教融合
欢迎访问金沙娱场城app7979!旧版入口 | 办事大厅 | 下载专区 | 数字资源
金沙娱场城app7979产教融合行动计划(2020-2023)
发布时间:2020-07-10 15:29:51  阅读量:79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的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人才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做出更大贡献,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8〕155号)文件精神,落实《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原则,深化产教融合,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及建设活力、小康、生态、魅力、幸福酒泉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通过完善校企互惠互利的深度合作机制、探索实施多元化办学体制,在2023年内,通过实施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着力打造对接我市循环农业、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化工、节能环保、通道物流、中医中药、文化旅游等重大产业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大幅度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使学校的办学实力更强,特色更加鲜明,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成为西北经济带及当地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为全省及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主要措施

(一)重构“331”校企融合机制

1.重构三级外部组织体系。联合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酒泉)新能源有限公司、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蓝海酒店集团公司、富蕴广汇新能源公司等行业领先企业,重塑合作发展理事会,完善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2020年建成专业建设委员会15个,到2023年,建成名师工作室10个。

(责任单位:合作发展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重构三级内部组织体系。提升“飞翔学院”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办学职能,新增8个产业学院,联合行业领先企业参与办学,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设立企业项目部,支持相关专业群带头人及外聘专家建立大师工作室,通过课题研究、项目开发、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技术技能创新。到2023年建成产业学院9个,企业项目部9个,大师工作室20个。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二)对接产业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高水平发展

1.建立与产业链、创新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把握全球产业发展方向,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应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积极参与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学校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军民融合、旅游强市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循环农业、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化工、节能环保、军民融合、文化旅游、通道物流、中医中药、数据信息等产业相关的专业群建设,支持其高水平发展、争创高水平专业,积极支持其他专业办精办强,办出效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新兴产业能力相关专业建设。围绕学校实现规模发展的目标确定的重点专业进行专业建设,校企联合制订专业设置标准与动态调整流程,完善专业准入制度,严格实行专业预警,建立专业退出机制,对省内布点多、社会认可度低、就业连续不达标专业,及时调减或停止招生。形成专业群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发挥群内专业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到2023年,打造行业急需、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10个以上,专业结构高度吻合区域主导产业结构。(责任单位:教务处)

2.健全与需求贯通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与行业紧密联系,组织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率作为学校设置调整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各二级学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及就业质量评估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依据。(责任单位: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

3.加强与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建设对接的特色专业建设。发挥各学院的行业优势,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要求,紧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紧贴甘肃及西北生态环境建设需求,与农林行业、清洁能源行业、生态环境类企业协同,打造新能源、清洁化工、现代农业、水利工程等骨干专业,在师资建设、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制度与资金的支持,实现特色化发展、高水平发展、品牌化发展。(责任单位:新能源工程学院、化工学院、金沙娱场城app7979、土木工程学院)

4.加快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接的重点专业建设。支持水利工程类、土木类、现代服务类、电子信息类、现代制造类、医疗卫生类专业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业型企业及医疗行业紧密协同,给予资金支持,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新技术研发、生产项目、技术培训等领域大胆开展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专业与产业、专业与行业的紧密对接。(责任单位:土木工程学院、旅游与烹饪学院、医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5.支持与乡村振兴战略对接的优势专业建设。按照国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设目标,支持现代农牧业、生态旅游、民族文化艺术、医药、民族餐饮等特殊专业类、环境治理类专业、农业生产类专业、现代服务类专业加强与基层政府对话,与农村、涉农企业紧密协作,组酒泉市农民职业培训中心,通过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主动融入“三农”建设,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积极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协同培养基地,大力开展技术服务、围绕企业用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及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应用技术推广与示范,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助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责任单位:金沙娱场城app7979、土木工程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旅游与烹饪学院、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培训中心)

6.加快招商引资入驻企业需求的专业建设。围绕化工类企业中西部协作发展和产业转移,加大与辖区内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酒泉市戈壁农业产业园、酒泉市新能源产业园、玉门工业园、玉门老市区化工工业园、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金塔中核产业园、金塔北河湾工业园、瓜州县柳沟工业园、瓜州县北大桥工业园、敦煌工业园等园区的联系,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园区专业需求的产教融合方式,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各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沟通合作,逐步形成政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加快化工类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工作。(责任单位: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新能源工程学院、金沙娱场城app7979)

7.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与兰州理工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军民融合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围绕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项目,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责任单位:本科教学部、各二级学院)

(三)加大开放办学,增强企业的教育主体作用

1.启动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各二级学院开展混合所有制及多主体办专业改革试点,建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或依托二级学院建立混合所有制专业。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吸引行业企业等以资本、技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与人才吸纳等方式依法参与办学,形成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责任单位:相关二级学院、教务处、合作发展处)

2.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二级学院负责,全面推进各专业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每专业与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全面、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将产业发展的先进元素融入教学中,实现师资、设施设备、技术、学生培养与就业等方面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每专业深度合作企业(单位)数完全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合作企业配备校企合作人员,加入专业建设小组,全面参与专业结构调整、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建设等工作,将企业人才需求规格融入人才培养工作各环节。校企行合作开发立体化产业技术课程、前沿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责任单位:各二级学院)

3.拓展生产性实训实习教学。以项目为依托建设产业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经营化管理。通过校企合作,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校中厂”“厂中校”“校企一体”等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合作协议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在校内建立行业性或区域性学生、职工技能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享新能源技术产教融合共享服务中心、烹饪酒店、农林产教研发中心、节水灌溉、商贸物流、学前教育(幼儿园)等6个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质计划,依托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金风科技、伊利集团、大禹节水、东方电气、中粮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以沿海地区优质实践基地为补充,持续拓展优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吸引高端人才,形成一批多主体共建、具有区域优势的高水平实践教学与实习就业基地集群,推进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每二级学院改造或新建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1个“校中厂”或“厂中校”的实训基地;每专业按平均每级在校生人数10:1的比例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就业基地;到2023年,校企共建理念先进、技术一流、管理规范高水平实训基地7个、专业化产教融合基地6个、优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0家以上,每年度拓展优质实习就业基地45家,及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典型案例,形成共建共享的实践教学与实习就业资源体系。建立顶岗实习督导巡查检查制度和补偿机制,健全专业生产性实训标准,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保证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的规范、合法运行;各二级学院与行业主管部门联络,合作建立行业性或区域性的技能实训平台或技能鉴定中心。(责任单位:各二级学院)

4.推进校企协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大力支持各二级学院产学研结合,组建专业性科研团队,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产学研联盟平台的作用,合作申报应用型纵向项目、争取横向项目,充分利用绿色产业生态发展基金、产业投资等基金共同促进成果转化和核心技术产业化;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校级、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企业),开展科研与技术转化,开展技术服务;支持合作企业在学校建立企业工作室、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地和技术实践基地。每个二级学院至少合作建立1个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中心,争取每年有2项地厅级以上校企合作科研项目、有1项横向项目、推广1项成果,开展2项技术服务;争取建立一个企业研发基地,带动学校技术创新并应用于教学。结合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吸纳部分教师、学生参与创新工作,提升科技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责任单位:科研处、各二级学院)

5.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平台、要素,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新创业型企业建立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教育、教师科研及其成果转化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功能,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企合作成立创新创业组织机构,有专职人员1-2名,建成学院众创空间,建立各专业类室外创业生产基地,二级学院各建立1个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争取建成1-2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聘请知名专家、企业家、资深创业者、投资人和优秀创业校友担任创业(创客)导师。建成省级创新创业指导团队2-3个。支持教师及企业人员以科研项目、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带领学生创新创业。积极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学科创新竞赛活动,组织校级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参加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申报学校、省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责任单位:创新创业学院、相关二级学院)

6.积极承接各类教育培训。各二级学院依托学校、企业的教学与实训优势,建立专业群技术培训平台,建设线上技术培训平台,开展线下线上互补、校内校外实训互补的培训机制。加强与行业、政府、企业、社区的互动,主动联系开展在岗职工培训、新型农民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主动联系行业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开展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责任单位: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实训中心、各二级学院)

7.发挥产教融合集团(联盟)的作用。组建以以循环农业、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化工、节能环保、军民融合、文化旅游、通道物流、中医中药、数据信息等生态产业为主的酒泉市产教融合集团(联盟)。整合甘肃省新能源职教集团、酒泉职教集团、丝绸之路(酒泉)汽车行业产教融合育人联盟、丝绸之路(酒泉)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及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中国西部职业教育与发展中心等校企合作平台资源,联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优质职业院校、中国高端龙头企业和国外科研院所、企业,发起成立丝绸之路(酒泉)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加强甘肃省新能源职业教育集团工作,深化集团运行机制改革,推进实体化运作。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桥梁作用,各二级学院至少与一家重点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通过举办行业动态、产业调整、人才需求等论坛,通过实施协同创新、人力资源共享、实验实训资源共享、技术共享、技术服务等措施,切实发挥职教集团在产教融合中的平台作用。依托甘肃省新能源职业教育集团和酒泉市产教融合集团,利用学院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合作共建网络化新能源技术培训平台。(责任单位:二级学院、新能源研究院、合作发展处)

8.加强国际交流,开拓中外合作人才培养。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国际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职业教育联盟,共建2-3个市场前景广阔、经济社会效益好、示范效应显著的优质产教融合合作项目;与中国西部职业教育与发展中心资源平台和德国工商行会等机构合作,发挥国际交流合作学院作用,建立标准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认证体系,引进并开发中德职业技能认证。与“走出去”企业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国际培训。招收国(境)外留学生,拓展学生海外就业市场,争取每年向国外输送5-10名优秀毕业生在海外就业。(责任单位:国际交流处、国际交流学院、各二级学院)

(四)基于产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

1.全面建立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各专业(专业群)全面研建并实践: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双向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校内校外“双重环境”、师傅教师“双重导师”、知识技能“双线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60%。通过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利义务,校企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学生数达到在校生总数的50%以上。(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进企业、企业技术人才进学校的双向流动机制,有计划选送教师到地方、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完善校外兼职教师聘用办法,各专业建设由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一线技术能手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生师比达18:1,校内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比达1:1,校外兼职教师全面参与校内实训教学或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培养计划,与知名企业共同建立较为稳定的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校内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每5年累计达到6个月。新任专任教师必须完成半年的顶岗实践后方可从事教学,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任教师、校外兼职教师资格标准,建立体现产教融合绩效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责任单位: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3.完善考试招生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分类招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提高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与质量,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招生录取与教育教学机制。探索建立招收有工作实践经历人员的全日制培养制度,与企业合作开展企业职工全日制学历提升教育。(责任单位:招生就业处)

4.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拓宽合作领域联接内外,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办学,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组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通过事迹报告会、技术示范、技能指导,弘扬工匠精神;校企合作,组织专业技能大赛,将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融入大赛,营造技术技能氛围;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工匠”案例,传授工匠精神。每年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15次左右,举办技能大赛15次左右。到2023年,形成校企文化育人典型案例9个。(责任单位:教务处、团委、各二级学院)

5.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工作评价。逐步实施加入产教融合要素的专业、师资、学生等人才培养工作评价,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产教融合效能评价。(责任单位:督导处)

(五)盘活校内资源,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企业行业组建高新农业、清洁能源、清洁化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等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责任单位:各二级学院、培训中心、科研处)

2.建立学院现有资源开展对外服务机制。制定“基于学院实训资源开展社会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实训条件使用、收益管理分配等方面的责任权利,支持实训资源在满足教学的同时,向社会开展服务。(责任单位:资产管理处、实训中心、二级学院)

3.校企合作建立实体法人制服务机构。支持各专业联合行业企业组建面向社会的混合制实体法人服务机构,或者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挂牌成立以学校为主导的相关培训、鉴定、评价等各种服务机构,每个二级学院组建1个对外机构,盘活资源,锻炼教师,培养学生,服务社会。(责任单位:各二级学院)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工作指挥与协调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学校副校长任副组长,校办公室、各二级学院、教务处、组织人事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合作发展处、团委、学生处、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督导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院产教融合领导小组,全面规划,组织实施。

各相关部门依任务分配表(见附表),于2020年7月15日前完成本部门分任务的行动计划(2020—2023),并启动建设工作。

经过4年左右的建设与运行,形成教育教学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常态,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基本协调。2023年由学校组织对各相关部门的建设成效进行验收。

(二)营造良好环境

做好宣传动员,引导全体教职工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开放式办学理念,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全体员工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

在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工作中,关注国家、省相关引领政策与支持措施,积极组织申报相关建设项目,争取省级以上财政的专项支持。


分享到:
Copyright ◎金沙娱场城app7979生物工程系 版权所有
Baidu
sogou